本文作者:news

父母一个打一个护的危害

news 3小时前 06:30:48 6
父母一个打一个护的危害摘要: 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常常遇到这样的家庭:父亲动辄训斥、母亲却一味包庇,孩子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态度中摇摆。这种"一边打一边护"的育儿模式,看似是父母在争夺教育主导权,实则在无...
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常常遇到这样的家庭:父亲动辄训斥、母亲却一味包庇,孩子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态度中摇摆。这种"一边打一边护"的育儿模式,看似是父母在争夺教育主导权,实则在无形中给孩子埋下成长隐患。

记得一位五年级女孩的案例,她因为考试粗心被父亲责骂,母亲却立刻说"孩子还小,别太严格"。这种矛盾让女孩在做作业时总是先看母亲的表情,发现她放松警惕后才敢犯错。更严重的是,当她被同学嘲笑时,母亲不仅不教育她如何应对,反而替她找借口。孩子逐渐形成"在父母面前可以为所欲为,在外人面前必须完美"的双重标准,这种心理分裂最终导致她出现焦虑和自我否定。

在青春期咨询中,我见过太多男孩因为父母教育方式的差异陷入困境。父亲会因为孩子晚归责骂,母亲却觉得"孩子长大了,应该有自己的空间"。这种矛盾让孩子在家庭中找不到归属感,他们开始用叛逆来试探界限,用沉默来表达不满。更令人痛心的是,当孩子真的做出过激行为时,父母往往陷入互相指责的怪圈,把问题归咎于对方的教育方式,却忽视了孩子内心的迷茫。

这种教育模式最直接的危害是破坏家庭信任。一个孩子在父母面前要时刻提防,担心说错话会招来责骂,又害怕表达真实想法会被护短。就像我接触过的一对双胞胎兄弟,哥哥因为成绩下滑被父亲批评,弟弟却因为打游戏被母亲阻止。两个孩子都学会了察言观色,哥哥在父亲面前表现得格外听话,弟弟却在母亲面前变得叛逆。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也因此受到影响,开始互相比较、互相埋怨。

更深层的伤害在于扭曲孩子的价值观。当父母用不同的标准对待同一个孩子时,孩子会本能地选择"安全"的一面。有个初中生因为父母教育方式的差异,形成了"对父亲要绝对服从,对母亲要绝对讨好"的思维定式。这种扭曲的亲子关系让他在面对老师时也变得唯唯诺诺,在面对朋友时却表现出攻击性。他告诉我:"我总觉得在父母面前要演戏,但演不好就会被批评。"

这种教育模式还会导致家庭关系的失衡。当父母用打骂和护短来表达爱时,孩子会感受到矛盾的情绪。一个高中生因为父母的教育分歧,形成了"父亲是权威,母亲是庇护所"的双重认知。他在父亲面前不敢表达真实想法,在母亲面前却总是过度依赖。这种状态让他在面对学业压力时既想努力又害怕失败,最终出现失眠和厌学情绪。

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父母先建立共识。可以尝试每周进行一次家庭会议,用平等的态度讨论教育方式。比如有位父亲发现自己的严厉让女儿变得敏感,母亲则意识到过度保护让儿子缺乏责任感,他们通过沟通逐渐形成"犯错要纠正,但方式要温和"的统一教育理念。这种改变让家庭氛围变得和谐,孩子也逐渐建立起健康的自我认知。

每个家庭都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,而不是用对立来解决问题。当父母能放下"谁更正确"的执念,用合作代替对抗,孩子才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。这种改变可能需要时间,但值得所有家庭去尝试。毕竟,教育不是一场较量,而是一场共同成长的旅程。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