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admin

孩子使用手机的利与弊

admin 2小时前 23:02:21 3
孩子使用手机的利与弊摘要: 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经常在咨询中听到家长抱怨孩子沉迷手机。一位妈妈曾告诉我,她儿子每天晚上10点后还在打游戏,直到凌晨才睡,第二天上课总是打瞌睡。这样的场景并非个例,数据显示...
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经常在咨询中听到家长抱怨孩子沉迷手机。一位妈妈曾告诉我,她儿子每天晚上10点后还在打游戏,直到凌晨才睡,第二天上课总是打瞌睡。这样的场景并非个例,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日均使用手机时间已超4小时,手机正在以看不见的方式重塑孩子的成长轨迹。

手机带来的便利让许多家庭的教育方式悄然改变。张女士的儿子在疫情期间通过手机学习编程,遇到难题时能随时查阅资料,这让原本焦虑的家长看到了希望。但另一个案例却令人揪心:五年级的男孩因为沉迷短视频,作业本上写满歪歪扭扭的字迹,连最基本的数学公式都记不住。手机既是知识的窗口,也可能成为注意力的黑洞。

在社交领域,手机创造了新的连接方式。李女士发现女儿通过视频通话能和远方的表姐保持联系,这让她感到欣慰。但更多时候,手机让孩子们的社交变得"虚拟化"。某初中生在心理咨询中哭诉,他觉得和同学说话时总要低头看手机,甚至在集体活动中也习惯性地刷短视频,这种疏离感让他感到孤独。手机的即时通讯功能,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互动。

视力问题成为许多家庭的隐痛。王叔叔发现儿子的近视度数一年内增加了300度,医生说这与长时间盯着屏幕有关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很多孩子在使用手机时会出现"假性近视",家长发现孩子看东西时频繁眯眼、揉眼,却总以为是孩子调皮。这种现象在青少年中越来越普遍,已成为影响学习和健康的隐形杀手。

手机使用带来的心理影响同样不容忽视。在咨询中,我曾遇到一个因游戏充值引发家庭矛盾的案例,父母发现孩子偷偷用零花钱购买游戏道具,这不仅造成经济损失,更让亲子关系陷入僵局。另一个女孩因为沉迷社交媒体,总是把手机贴在胸口,看到别人朋友圈的点赞数量就焦虑不安,甚至出现睡眠障碍。这些案例揭示了手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深远影响。

面对这些挑战,家长需要找到平衡点。一位父亲分享了他的经验:他和孩子约定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,用运动、阅读等替代活动填充空闲时间。这种设定规则的方式,让手机成为工具而非枷锁。更重要的是,家长要以身作则,减少自己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的频率,创造更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。当手机不再成为唯一的社交方式,当学习不再依赖屏幕,孩子们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。

阅读
分享